連鎖店好康報內容

通路移轉 商品創新 今年營收挑戰新高

2013-11-28

通路移轉 商品創新 今年營收挑戰新高


工商時報【記者林祝菁台北報導】


據統計,台灣便利店總店數逾9,800店,近3年來,淨增加店數明顯趨緩,但便利店的銷售金額卻首度超越百貨公司。對此,全家董事長潘進丁表示,景氣再不好,食品消費支出很難減少,因此可以預見台灣通路將持續移轉中,便利店成長是必然的趨勢。


據統計,全台每天到全家門市消費的人口高達220萬至230萬人,7成消費者到店繳費、3成多會在店內用餐,顯見台灣依賴便利店的程度相當高,且台灣也是全世界便利店密度最高的國家。潘進丁認為,台灣還有許多地區沒有便利店,仍有開店的空間,但不會像過去幾年快速展店。


他分析,台灣的便利店可以對照日本的發展經驗來看。過去量販店、百貨公司的業績超越便利店,不過,這幾年,日本百貨業出現合併潮,像是西武跟崇光、三越與伊勢丹、阪急和阪神等的合併。


之前日本最大的通路是量販店,然而西友超市卻被美國沃爾瑪併了,唯一成長的通路就是便利店。台灣也是如此,顯見通路移轉確實正在進行中,且是轉到便利商店。


全家總經理張仁敦指出,全家今年營收仍有成長,一方面是消費通路移轉,一方面商品結構的創新及改變,今年有幾個還不錯的商品,包括夯蕃薯、霜淇淋等,尤其霜淇淋的評價不錯,目前僅有250店舖機銷售,是否再擴大舖機,會謹慎評估。


此外,張仁敦也表示,全家與日本全家在自有品牌發展達成共識,未來將朝向以共同品牌FamilyMart collection、共同開發與共同採購的模式,與各國「全家」攜手合作,讓亞洲地區的飲食文化可以推廣到全球。他也透露,在虛擬部分,日本全家也正在研究,類似禮物卡的創新商品,可以線上使用,也可以全球全家門市使用。


潘進丁表示,不管先發或後發品牌,便利店有二種營運模式,一是標竿學習,二是創新,可以學習人家的好,再去發揮,也可以創新商品,掀起市場話題。過去全家創新的商品很多,像是代收、年菜、高鐵銷售、蕃薯、與淘寶網合作等等,但畢竟是第二品牌,未必會引起市場關注,但此次推出霜淇淋,拿回主導權的感覺相當好,也大大激勵了員工士氣。


全家今年累計前10月營收已達到450.91億元、年增5.278%,法人推估,全年有挑戰550億元的歷史高點,EPS挑戰5元。昨天股價大漲3元、收在188元。


摘自 2013/11/28 工商時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