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新聞內容
缺地問題難解 4千家臨時登記工廠 面臨無家可歸
缺地問題難解 4千家臨時登記工廠 面臨無家可歸
陳鷖人/台北報導
土地取得問題一直是國內工業界的痛!全台有近7千家工廠為臨時登記工廠,占地約1,700公頃,3年後臨時工廠登記到期,即面臨拆遷命運。然而,屆時新增工業區土地,最大容納量也僅約3千家,近4千家廠商恐無容身之處。
經濟部工業局工業區組組長陸信雄指出,已開發出50公頃電鍍專區,供廠商進駐;另外,透過前瞻城鄉計畫活化老舊工業區和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,粗估可再釋出486公頃用地。
若計畫順利,屆時釋出土地可容納約3千家工廠遷入,但對臨時登記工廠來說,仍是供不應求,全台近7千家臨時登記工廠,過半將成為非法工廠,須依法拆除。官員坦言,土地的問題,目前是個「無解習題」。
在3年之前,政府修正了「工廠管理輔導法」,讓低污染未登記工廠補辦臨時工廠登記,並將輔導期間延至109年6月,近7千家工廠受惠。
經濟部中部辦公室主任許正宗指出,臨時工廠登記屬於過渡的性質,讓業者暫時免受土地、建管的處罰。
然而,隨著法規即將於3年後落日,未取得合法工廠登記者將成為非法工廠,回歸現有法規依法開罰、拆除。
官員坦承,規劃土地絕對容納不了這麼多工廠,現今社會風氣、法規也無法接受工廠就地合法,要如何處理確實是兩難。
經濟部正在輔導業者遷廠、取得合法工廠登記,但去年至今效果不佳,近7千家未登記工廠,僅有30家成功遷廠、5家業者有條件在地合法。
許正宗指出,輔導效果不佳的主因在於,大多數的業者仍然希望能夠就地合法,不過,依規照定在公告特定劃定區內的業者才擁有此項資格;經濟部劃出了186區、709家業者,可經輔導後可有條件在地合法。
但是,有資格在地合法的業者,成功合法化的也是少數,僅有3區、5家業者成為合法登記工廠。中部辦公室科長雲瑞龍解釋道,多數業者認為還有3年時間,危機意識不高,但用地變更時程須2至3年,其實時程非常緊迫。
工業局也試著和地方政府洽談提高工業區容積率,陸信雄表示,將容積率由4成提升至7成,藉此就可以增加廠商容納量,但目前為止沒有縣市同意,各地都擔心遭人批評圖利特定產業。
部分立委醞釀修正工輔法,延
長臨時工廠登記時程,官員也將
此視為救命繩,希望能夠以時間換取空間,然而,缺地問題仍然還沒有解決。
摘自2017/06/26 工商時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