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新聞內容
今年地上權標案 全槓龜
今年地上權標案 全槓龜
蔡惠芳/台北報導
備受矚目的財政部國產署台北市中山區長春路招標案,在三度降價招標以及地租改採部分固定制後,市場還是沒人埋單,經10月17日公告標售、昨(21)日正式開標結果,最終還是乏人問津,以流標收場。累計今年以來國產署陸續標售的全台共14筆地上權標案,統統「槓龜」。
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副總監黃舒衛表示,主要是卡關在市場性不足、未來50年逐年提升的高稅和高地租風險、房價下跌等3大風險。
黃舒衛表示,昨天三度公開標售的長春路地上權土地,從103年3月首度公告以權利金底價17.56億元招標,到昨天降價到10.57億元,而且地上權標售也更改遊戲規則,將地租的三分之二改為固定制、三分之一為原來浮動制,以財務的角度來看,好像租愈久愈划算;但就開發商的經營策略來看,取得土地後,可能有3大風險,以現在的市況或制度來說,風險仍大,觀望心態仍濃。
黃舒衛表示,首先,開發商可用過去興建、銷售集合住宅的方式進行開發,但由於消費者貸款成數低、利率高、不適用優惠貸款等,地上權產品也面臨先天限制因素。事實證明,無論蓋豪宅賣給不需要貸款的富豪,或蓋小宅賣給首購年輕人,前者想將資產傳子傳孫,後者則要花費更多的貸款支出,恐怕都不是這兩個族群的「菜」,銷售成績往往與預期落差極大。
黃舒衛表示,第二是建商、壽險業打算以相對較低的土地成本取得開發權,興建後做長期收益產品經營;然而,目前國內商用不動產的投資報酬率水準偏低,但主管機關統計今年最新調整的公告地價,只達市價的兩成,顯示未來調漲空間仍大,微薄的獲利一下就被吃光光。
最後潛在風險,是房價趨緩,開發商的投資行為本來就會變保守。黃舒衛表示,地上權是場要談70年的戀愛長跑,不能見好就收。現在政府重推都更,投資成本相對少很多,開發商籌碼有限,打打安全牌、回頭做都更整合,也會產生排擠作用。
摘自2016/11/22 工商時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