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新聞

房市急凍!建案完銷量大減 業者:大環境衝擊 看比買的人多
2023-08-21
房市急凍!建案完銷量大減 業者:大環境衝擊 看比買的人多 記者朱曼寧/台北報導 房市急凍,七大縣市新屋完銷量腰斬。根據591新建案統計今年六都、新竹縣市新案銷況明顯轉弱;而上半年全台僅有694筆建案完銷,較去年同期的1,400多筆減逾五成。 各縣市房市新建案銷售狀況也同樣冷颼颼,桃園市上半年僅68筆建案完銷,年減逾六成;居次的台中從近兩百筆驟減至79筆,年減直逼六成。 另外...
暑假瘋國旅 台中飯店住房率 衝8成佳績
2023-08-21
暑假瘋國旅 台中飯店住房率 衝8成佳績 曾麗芳/台中報導 受惠疫情解封、報復性旅遊潮出籠,上半年台中五星級飯店市場平均住房率達74%、年增16%,重返2019年疫情前的住房率水準!暑假國旅市場延續上半年成績,星級飯店7、8月平均住房率達8成以上,林酒店平均住房率創下歷年新高、裕元花園酒店也大增4成。 裕元花園酒店表示,暑假期間國人瘋出國旅遊,台中也因缺乏國際直航班機,入境旅客無明顯成長,但國內觀光旅遊持續復甦,加上暑期推出多元住房專案,例如與資生堂異業品牌合作、TC音樂節聯票住宿優惠、后里馬場京都嵐山文化祭體驗,以及住房贈送專業運動諮詢課程等,帶動暑假期間平均住房率達到85%...
西門町商圈店面 空置率下降5成
2023-08-21
西門町商圈店面 空置率下降5成 蔡惠芳/台北報導 隨著國境解封、疫情緩和已半年多,過去疫情期間宅經濟、電商大幅成長的時代,已經被終結,近來消費紛紛重新啟動、人潮陸續回歸商圈,使得台北市主要商圈的一樓店面市場,空置率明顯下降,其中最受矚目的西門町商圈,與疫情最高峰等已減少5成,降至11.1%水準,力拚滿血復活。 戴德梁行估價及顧問服務部及研究部協理李易璇表示,疫情期間,受惠線上電商消費獨領風騷,虛擬購物通路快速崛起,宅經濟躍居為消費主流;不過隨著疫情逐漸被終結,防疫政策鬆綁、國境邊界解封也超過半年多,最近可觀察到,電商網購、超市量販已結束高成長,實體店面的消費動能,逐漸回歸,再...

4年砸逾26億 高雄陳家北上掃樓
2023-08-21
4年砸逾26億 高雄陳家北上掃樓 郭及天/台北報導 《平均地權條例》修正草案通過,私法人購買住宅改為許可制,資金也開始流向商用不動產,高雄大地主「高雄陳家」的財團法人陳啟川先生文教基金會,近年就積極布局北台灣商用不地產。 實價登錄顯示該基金會6月以13.27億向和泰產險下買下台北站前忠孝西路屋齡53年整棟老商辦。 據統計,陳啟川文教基金會近四年已在北台灣的北車商圈、西門町、...
遠雄40億出售中市土地
2023-08-21
遠雄40億出售中市土地 記者陳美玲/台北報導 遠雄(5522)建設昨(15)日公告,以總價40億元將其持有的台中市北屯區2,324.41坪土地(含建物),賣給富宇建設、自然人。 遠雄建設表示,集團推案以「高周轉率」為策略,不過,該案光是都更獎勵值審查就長達兩年,且至今未果,因開發效益不如預期,決議出場。 2020年遠雄建設購入台中北屯區崇德一路逾2,000坪地,該地當時為文心愛子幼兒園、是崇德一路和崇德路二段角間土地,位於熱鬧的崇德商圈中。 遠雄建設表示,該案因為都更獎勵值審查就拖了兩年,後續還需要請照、施工等,由於開發效率低,加上銀行端資金緊縮,且集團在台中儲備...

房市罩陰霾!建案愈賣愈久 上半年快銷案僅35筆、年減64%
2023-08-21
房市罩陰霾!建案愈賣愈久 上半年快銷案僅35筆、年減64% 記者朱曼寧/台北報導 房市陰霾未散,建案愈賣愈久。根據591新建案調查近兩年六都、新竹縣市等地區的「快銷案」,發現今年上半年全台僅有35筆快銷案,較去年同期近百筆的水準直接腰斬,年減64.3%。 其中,高雄快銷案量衰退近九成,去年同期還有15筆,今年卻僅剩下兩筆,年減86.7%;至於雙北、桃園及台南「快銷案」量也都跌至個...

建商搶攻橘經濟 衝刺銀髮宅
2023-08-15
建商搶攻橘經濟 衝刺銀髮宅 蔡惠芳/台北報導 瞄準高齡化的「橘色經濟」商機,吸引大型房產集團爭相卡位!台灣房屋首度跨界力作「亞洲健康智慧園區」,力拚8月完工,據悉已有400多組客戶排隊入住;日勝生新北市三芝「日初不老莊園」的第一期,也將爭取年底完工。 首度插旗台北的順天建設,選在兒福公辦都更案,揮軍健康舒適宅;而醫美大亨愛爾麗醫美集團,則屬意打造頂級的樂齡照護二代宅。銀髮住宅開發...
香港首富李嘉誠七折賣屋…完銷
2023-08-15
香港首富李嘉誠七折賣屋…完銷 記者謝守真/綜合報導 香港首富李嘉誠創辦的長江實業旗下油塘新預售屋案「親海駅II」,近期宣布以市價七折銷售後,引起市場關注並引發香港市民瘋狂搶購。12日8時起,數以萬計香港民眾前來搶購,隊伍從鄰近一購物中心的大廳開始,一路越過一條橫跨主幹道的天橋,不少人排了數小時的隊才得以進入。 南華早報報導,截至12日21時,長實集團透露,本期所有公寓已全數售罄,成交金額估計達港幣46.7億元(約新台幣190億元)。而該項目最終收票(指買家遞交「購樓意向書」,表示有認購新盤的意願,同時支付訂金)超過3.8萬票,成為香港歷來收票最多新盤「票王」,按...
唐吉軻德 南港再開店
2023-08-14
唐吉軻德 南港再開店 李麗滿/台北報導 日本24小時零售連鎖店「DON DON DONKI」唐吉訶德來台第三年終於要開第三店,PPIH集團旗下的台灣泛亞零售10日宣布,台灣第三家將落腳南港CITYLINK,預計8月22日開幕,至於年初傳出DON DON DONKI進駐高雄大立AB館的全台最大店,開幕時程落在第四季。 DON DON DONKI南港CITYLINK店為單一樓層,規模350坪,因位於交通樞紐,主要針對通勤族與小家庭,販售日本進口蔬果,並首次推出自有品牌料理店鮮選壽司與COSMEDONKI美妝專區初登場,打造出玲瑯滿目的日式賣場。 其中包括DON DON DO...

藥妝雙雄拓點 搶攻橘經濟
2023-08-14
藥妝雙雄拓點 搶攻橘經濟 李麗滿/台北報導 藥妝連鎖雙雄屈臣氏、康是美積極搶攻橘經濟,看準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,長期照顧需求日益攀升,據尼爾森報告指出台灣長照市場規模估計高達210億元,屈臣氏10日宣布,強化布局長照版圖,將於永和秀山門市開出首家「長照旗艦店」,且目標下半年再開出5間長照門市。 統一集團的康是美則早自去年起鎖定藥局複合店開展,以多元豐富店型滿足每個都會商圈、社區...
兩岸觀光遲未開放 600萬國際旅客難達標
2023-08-14
兩岸觀光遲未開放 600萬國際旅客難達標 記者周湘芸、周彥妤/台北報導 疫後國門開放,交通部觀光局訂出年底迎600萬人次國際觀光客目標,其中100萬為陸客,不過今年截至8月3日止,僅326萬人次來台,距離年底不到五個月,兩岸觀光遲未開放,不僅百萬陸客的目標鐵定跳票,在沒有陸客加持下,全年600萬國際觀光客也恐達難達標。 根據觀光局統計,疫情前、2019年,總計1,106.6萬人次觀光客來台,其中陸客約269.5萬人次為最大宗。今年上半年,入境旅客268萬8,928人次,但我國出境人數已達492萬4,951人次,兩者差距近一倍,觀光逆差持續擴大中。 為了吸引國際客振興觀光...
陸再放寬團客遊台灣沒份 旅遊業盼盡快恢復小兩會協商
2023-08-14
陸再放寬團客遊台灣沒份 旅遊業盼盡快恢復小兩會協商 記者謝守真、陳政錄、嚴雅芳、魏鑫陽/本報綜合報導 大陸文旅部昨(10)日宣布第三批出境團隊旅遊的國家和地區,包括日本、南韓、美國、英國、德國、澳洲等78國。但大陸迄今仍未宣布恢復陸客來台旅遊。陸委會發言人詹志宏回應,我方已一再透過管道向對岸表明主張,但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收到正面回覆。 實際上,大陸文旅部今年2月6日宣布恢復首批20國出境跟團遊,當中包括:泰國、印尼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等國。大陸隨後又於3月10日開放第二批共40國,當中包括:法國、義大利、西班牙等。加上此次新開放的名單,大陸迄今已開放大陸團客前往全球138個國家旅...
陸房市新危機!傳付不出兩筆美元債票息 碧桂園恐爆雷
2023-08-10
陸房市新危機!傳付不出兩筆美元債票息 碧桂園恐爆雷 記者黃雅慧/綜合報導 大陸房企巨頭碧桂園傳出未能支付兩筆美元債票息,內部人士坦言,碧桂園受近期銷售額與再融資環境持續惡化,加上各類資金監管的影響,公司帳面可動用資金持續減少,出現階段性流動壓力。 華爾街日報報導,碧桂園近期陷入信心危機,大陸房地產可能又多一塊骨牌倒下。 財聯社報導,對於7日兩筆未付美元債息,碧桂園方面回覆「仍處在30天付息寬限期內,碧桂園正在積極優化資金安排,努力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。」 過去一周,碧桂園股票和債券價格均大幅下跌,碧桂園還傳出取消配股計畫。該公司2024年1月到期美元債券的交易價格...

今年第二批國有地上權標售 麗寶搶下三宗土地
2023-08-10
今年第二批國有地上權標售 麗寶搶下三宗土地 記者翁至威/台北報導 今年第二批國有地上權昨(7)日開標,12宗土地共標脫六宗,標脫率五成,合計標脫權利金約7.2億元。其中麗寶集團共搶下三宗土地,再成地上權大贏家。 昨日開標的第二批地上權,北中南區分別標脫一宗、三宗、二宗,合計六宗,標脫權利金共約7.2億元,溢價率在0.4%至12.8%之間,此次出手的業者多為地上權常客。 其中...

「西門町百億地王」吳振隆狂買大同股 兩個月敲進1.2萬張
2023-08-10
「西門町百億地王」吳振隆狂買大同股 兩個月敲進1.2萬張 記者李泠秭/台北報導 公開資訊觀測站最新資料顯示,有「西門町百億地王」之譽的大同副董事長吳振隆7月再次出手大買大同股票8,500張,連續二個月加碼自家股,而且手筆較6月的3,500張大增逾1.4倍,以大同7月均價52.37元計算,斥資近4.5億元。合計兩個月共買進大同(2371)股票1.2萬張,總價值超過5億元。 值得注意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