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商及土地情報內容

買地送屋 建商另類行銷

買地送屋 建商另類行銷


買地送屋 建商另類行銷



【經濟日報╱記者陳美玲/台北報導】



房市氣氛低迷,不過近期市場上出現開發商打出「買地送屋」手法,主打在交通便利、生活機能佳地區,購入一單位、約800坪地即送屋,主打「客戶將能擁有一座莊園式房屋」。不過,據悉這些案子多為農地,所送的還是貨櫃屋,投資人應該特別注意。



房產專家表示,像這類的「買地送屋」手法,多發生在桃園、新竹、宜蘭、苗栗、花東等雙北市以外地區,區域型開發商先購入價格便宜的農地,利用集體採購的以量制價優勢蓋屋,再轉手賣給嚮往自然、反璞歸真的雙北市客戶。



若購屋客不了解,以為跟開發商買地,就能獲得一棟房屋,但實際上只是買到大片農地和農舍,有意買這類個案的投資人應該先看清楚條件與內容,免得買到與心中期待不符的物件。



據悉,近期有開發商打出「買地送案」的預購新案,全案為農地,但距離市區僅需5分鐘車程、交通便利、生活機能佳,且環境清幽,又有莊園式管理,每坪土地單價僅1.2萬元至1.5萬元間、每單位(約800坪),且總價只要960萬元到1,200萬元,因此吸引許多買方目光。



不過,經了解,開發商所打出的「買地送案」,買的不僅是農地,送的房屋也只是貨櫃屋,非民眾印象中的別墅產品,差異極大。專家表示,像此類型的農地推案,案量多在2億元以內,多位於雙北市以外的郊區,且因購買的是農地,在需符合法令下,買方需要一次購入756坪(兩分地)農地以上,且農地上的房屋就是農舍。



地政士公會全聯會名譽理事長王進祥表示,過去農地買賣甚為興盛,不過2007年爆發時任農委會主委蘇嘉全的豪華農舍是違建後,「假農舍真民宿、假農舍真豪宅」的情況,才引起社會關注。王進祥說,由於現階段法令對於農舍沒有明確規範,只要房屋有農舍擺放農具就可成為農舍,成為漏洞,也變成開發商銷售的手法,另外民眾購入此產品後,也必須保留九成空地栽種植物或是樹木,因此出手買屋時,還是要對新案多做了解。



摘自2014/08/06 經濟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