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新聞內容
潘思亮:尚未脫困何來振興?
潘思亮:尚未脫困何來振興?
晶華酒店20日舉行股東會,董事長潘思亮表示,今年疫情對觀光餐旅業衝擊遠超過去年,國際觀光飯店現今處境像「被放棄的二度重症病人」。他並表示,振興券好比疫苗,但打疫苗對重症病人無效,政府要即刻紓困且薪資補貼才能救產業。
晶華股東會通過去年財報,2020年營收54.22億元、年減17.03%,稅後淨利7.33億元、年減47.08%,EPS為5.18元,比2019年減少5.4元。股東會並通過年度盈餘分配案,可分配盈餘為5.59億元,每股分配現金股利4.38912元。
潘思亮說,疫情衝擊,國際觀光飯店去年已得「重症」,所幸政府紓困振興才康復,今年疫情較去年更嚴重,產業二度得到重症,其他內需產業雖已逐漸復甦,但國際觀光飯店仍在水深火熱中,政府若不擴大補貼紓困,後續將會有更多裁員或歇業潮。
潘思亮表示,晶華整體業績衰退雖是較同業少,但台北晶華酒店營收衰退幅度仍逾半,國旅市場看似復甦,但國際觀光飯店和平日其實仍慘澹。即使國旅真面全面復甦了,但住台北的人不會到台北國際觀光飯店度假,國際觀光飯店現今「尚未脫困、何談振興?」
潘思亮表示,所有國際觀光飯店仍需要立即的薪資補助等紓困,「包括晶華在內都在減薪減班」。晶華原擬「最壞打算」是撐個1、2年,但因出售達美樂披薩,會有十幾億現金入帳,所以不會裁員、會藉機加強培訓。
潘思亮說,為自救存活,晶華過去100天全力拚餐飲外帶外送與美食得來速服務,開啟新的營運引擎,並成功減少衝擊。同業餐飲營收平均收衰退75%,但晶華只衰退50%。
晶華在國內將持續以晶英及捷絲旅雙品牌深耕市場,麗晶品牌在台北和其他大都會則有豪宅及飯店的複合發展計畫。除此,晶華國際酒店集團國際化布局是東進日本及美國。
受新冠疫情衝擊,成立逾50年的台北華國飯店經團隊審慎評估,決定配合台灣人壽保險公司提出的都更改建案合意提前解約,並自10月底結束客房營運,館內餐飲將轉戰台北市合適商圈地點另起爐灶,飯店近期並已開始在北市精華地段選址找點啟動拓點計畫。
華國飯店表示,有餐券或住宿券之消費者可進行使用或退費,相關辦法將於9月1日於官網公告。飯店員工將依勞動基準法相關法規辦理,協助同仁轉業或轉職輔導。
台北華國大飯店於民國60年代動工興建,72年獲觀光局評鑑「五顆梅花」殊榮,並於100年獲得「五星飯店」評鑑認證,迄今營運超過50年。民國84年華國飯店並曾加入全球連鎖洲際酒店集團,成為洲際酒店集團旗下在台的第一家飯店,是許多歐洲知名樂團、航空公司、運動團體及日本藝人指定的優質接待飯店。
101年5月「台北華國大飯店」土地建物以46億元轉售台灣人壽保險公司,經營團隊再售後回租向台壽保承租飯店經營,並耗資逾2億元整建。新冠疫情去年起重創觀光餐旅業,以國際旅客為主要客源的華國飯店成為「重度受災戶」,去年10月並轉為分流式防疫旅館,同時向房東台壽保要求降租,雖獲得台壽保善意回應並降租,但受金管會法令約束,降租幅度有限,雙方持續溝通協商。
據華國飯店與台壽保的租約尚餘四年半,但因台壽保有意推動建物都更,防疫升至三級警戒後,北市觀光飯店受創較去年更嚴重,雙方合意提早解約,華國飯店並於10月底歇業。由於建物硬體老舊,力求轉型的華國大飯店去年5月與台北捷運公司攜手進行「捷運士林轉乘設施空間活化案」,未來仍將以華國大飯店的名稱重新出發。
摘自2021.08.21工商時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