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新聞內容
業績重挫 百貨、購物中心告急
業績重挫 百貨、購物中心告急
新冠肺炎疫情衝擊,百貨、購物中心產業3月人潮砍半、業績更是銳減21.6%,中小型商場與品牌廠,面對業績直線滑落、加上大房東遲未降租雙重打擊下,相關業者目前已有16家申請紓困、金額約60億,但因業績、員工人數等認定困難,業者憂心紓困「看得到吃不到」,業界更自嘲「1~4月救疫情、5~8月救經濟、9~12月救跳樓」。
百貨、購物中心與餐廳業者同屬疫情重災戶,唯政府首波經濟紓困仍以「海嘯第一排」的觀光相關行業為主,但眼看大房東不降租、館內各櫃位因來客數直直落、業績下滑,已有不少中小型商場與品牌唯恐撐不下去提出融資申請。
中華民國購物中心協會理事長馬文炳指出,染疫軍艦爆發確診前,因連續多日「零確診」讓商場人潮稍有回流,根據3、4月統計,多數業者面對疫情衝擊,因應現金流多數撐到6月,未料染疫軍艦確診案例爆發後,讓業者因應對策全亂了調,別說6月看不到,連到年底或明年春天景氣回溫都不敢想。
馬文炳直指,政府啟動服務業救援,協會陸續與經濟部座談達五場,一開始洽定救援口罩,每個月提供18萬片,緊接著各家業者財務紓困的融資方案,一開始多數業者為免外界誤會「營運出問題」而作罷,最多僅兩家申請,但隨著疫情愈拖愈長、4月起社交距離實施更使得商場等嘸人,在「儲糧過冬」前提下,根據購物中心協會統計,目前已累計16家申請紓困,規模約60億元。
馬文炳表示,政府率先對夜市商圈財務紓困,但最重要是銀行業者放不放行,已有夜市業者傳出「看得到吃不到」,百貨購物中心等商場業與館內品牌業者,亦憂心最後申請落空,業界最近更傳出「1~4月救疫情、5~8月救經濟、9~12月救跳樓」。
馬文炳表示,百貨業是百種貨品聚集、購物中心是百業聚集,從2月疫情爆發至今,面對撤櫃、關店櫃位不斷,購物中心營業收入除抽成外,最重要來自租金,購物中心經營者若是建商,建築物自有,降租共體時艱或有可能,但多數商場經營者是二房東,上面大房東要能降租,才能向下對百業進行降租、取消包底等回饋動作。
其中政府部門「大房東」包括市政府與捷運公司、交通部台鐵與高鐵等,皆有降租25%,但多數大房東還包括壽險集團,經濟部無法介入下,只有在回饋館內百業後,再就營收損失進行紓困,恐怕是二、三波的事。
摘自2020/04/27 工商時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