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新聞內容

苦熬三年等到國門開放,觀光飯店卻驚現逆向出售潮?

2022-11-02

苦熬三年等到國門開放,觀光飯店卻驚現逆向出售潮?

文/彭杏珠

2014年,有業主花1億買下一層樓、改建成青年旅館,卻在2020年迎來新冠疫情,今年7月以1億880萬元售出、10月26日熄燈,扣除仲介服務費、規費、土地增值稅,持有八年剛好打平,讓外界納悶不已,好不容易10月13日開放國門,觀光旅遊觸底反彈,為何逆向脫手?豈知,房仲業竟然恭喜「安全下莊」,為什麼?因為從今年以來至7月,已有14筆旅宿成交案件,業界擔心,隨著民眾報復性出國旅遊、兩岸關係生變,會不會讓「供過於求」的旅宿業掀起一波出售潮?

根據實價登錄顯示,台北2022年最新的億級商用不動產交易有兩筆,其中一筆是台北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「三和大樓」11樓的七樓、青年旅館「玩客棧旅館」於7月5日以1億880萬元售出,平均每坪單價為73.5萬元。

由於該地段鄰近捷運、生活機能完善,屋主持有八年,僅比當初買價的1億元,多出880萬就讓售,令外界驚訝不已。

但,實則不然,《住展雜誌》研發長何世昌點出原因所在。國內主要的商業不動產為商(廠)辦、街邊店、觀光飯店、百貨商場等類別,仲介服務費(含退佣)約在3至5%,多數交易會將費用包含在總價裡面。不過大宗商業不動產例外,由於成交金額大,%數會更低。

這個案子的880萬,要扣除3至5%的仲介服務費,僅剩580至350萬,還要繳交土地增值稅、相關規費等等。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估算,有可能僅是剛剛好打平而已。

但,多數房仲業者看到該個案,卻異口同聲恭喜屋主「順利脫手」。何世昌坦言,主因是雙北的觀光飯店不動產供過於求,存在一定賣壓,如果有買家願意承接,賣方可「安全下莊」,運氣算不錯了。

四大因素恐導致旅宿不動產前景黯淡?

台灣好不容易熬過疫情,觀光旅遊業要觸底反彈了,為何旅宿不動產前景黯淡?

彙整何世昌與張旭嵐的意見,共有四大原因。首先是,2008年兩岸直航與開放赴台觀光旅遊,大陸來台人數從2009年增至97.2萬人次,隔年就突破百萬大關,2015年達到最高峰的418.4萬人次,市場上不斷搶建中小型旅館,到了2016年二次政黨輪替後,兩岸關係生變,陸客來台降至每年約2、300萬人次;中國大陸更於2019年8月起,暫停47個城市赴台個人遊試點,旅宿業出現「供過於求」的現象。

緊接著,2020年爆發新冠疫情,台灣從1月26日起,逐步限縮大陸人士來台,2月6日正式暫停大陸人士來台,根據觀光局統計,2020年、2021年,陸客來台急凍,分別為11.1萬人、1萬餘人,年衰退達95.9%、90.5%,國外旅客也巨幅縮減,旅遊業成為海嘯第一排受災戶,業績慘不忍賭。

「受傷最嚴峻的就是台北市與新北市的觀光飯店業,中南部、東部受惠國旅補助,反而是一房難求,」何世昌說,旅宿業早已供過於求,所以今年7月台北會出現旅館不動產售價低迷現象,一點都不意外。

其次是,商務客來台榮景恐難恢復。三年來,遠距視訊已取代實體會議,國際企業紛紛鼓勵員工可長期在家上班,非必要也不堅持出國考察。疫情過後,商務客能否回到2019年的正常水準,仍是未知數。

旅店屋主雖安全下莊,卻白白耗掉八年的時間成本

第三是,觀光飯店的不動產市場跟景氣息息相關。「從各種數據顯示,2023年各行各業的前景並不明朗,」何世昌說,當然也會影響到商業不動產的交易。

第四是,疫情期間,很多旅宿經營者選擇歇業退場,服務人員原地解散,即便10月13日開放國門,也很難找回員工,導致人力斷層、聘僱成本增加,是觀光飯店業最新的困境。

這也是為何台北市最新一樁的旅宿交易金額,竟然僅比八年前的買價多出880萬,最終以「不賺不賠」收場。

一位業者私下苦笑說,2014年,如果將這一億元投資在新興住宅區、工業區或股市、債市,都比放在觀光飯店業,有更高的獲利。「旅宿屋主雖然安全下莊,卻白白耗掉八年的時間成本,且受到疫情影響,青年旅館營收鐵定也會受到影響,最終輸贏難料。」

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,目前觀光飯店的不動產市場確實比較低迷。這個案子是在今年7月出售,儘管當時疫情相對緩解,但確診人數每日仍突破萬人,對規模較小的業者來說,確實要承擔較高風險,出現兩種現象,第一種是若租約到期,有人選擇不續約退場;第二種是,如果旅館是自有的不動產,業主會趁國門開放、觀光商機可望回升,旅館接手意願較高之際,選擇轉手出場。

飯店不動產市場賣壓,會不會延伸至中南部、東部?

不過,張旭嵐強調,仍要看商品的地段,有些小型旅店地段好,還是有買方願意承接,隔成小間的辦公室、會議室出租,等待危老都更的機會。「但目前因為買家較少,相對容易壓低價錢。」

總體而言,多數業者不看好觀光飯店的不動產市場。何世昌甚至預估,雖然雙北站在海嘯第一排,衝擊最大,但國境開放後,其餘地區也未必樂觀,民眾會傾向出國旅遊,這兩年受惠國旅補助的中南部、東部地區的旅店,可能會頓失客戶,飯店不動產賣壓潮,是否會從雙北延伸至這些地區,要進一步觀察。

台灣的房市確實進入冷靜期了。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協理江怡慧表示,國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發佈,10月消費「購買房地產時機」的指標為102.65點,較上月102.7點下修0.05的百分點,顯見民眾對房地產購買信心仍低,若從修正幅度來看,則處於震盪整理,購買信心似乎出現緩跌訊號,值得留意。

張旭嵐表示,國門雖開放,疫情對民生的影響趨緩,但升息及股匯市的震盪也澆熄了房市的買氣,買方出價愈趨保守,但低利環境又支撐賣方的價格,導致買賣雙方難有交集,降低交易量,讓房市進入冷靜期。

至於,台北市「 青年旅館」的出售案,是不是開出觀光飯店市場賣壓的第一槍?

根據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的彙整指出,從今年元月至7月,全國共有14個旅宿的成交案件,主要集中在台北(四個)、宜蘭(四個)、桃園(二個),新北、新竹、台中、嘉義各一個。

嗅覺敏銳的仲介業似乎已看到「賣壓」跡象。尤其,隨著民眾被關三年後的「報復性」出國旅遊、兩岸關係不斷升溫,會不會讓原本「供過於求」的旅宿業掀起一波出售潮?值得外界關注。

摘自2022/10/31 遠見雜誌


相關連結